2009年10月28日 星期三

正視大鵬灣管理處前的廢棄物










照片(上)座落地點:屏東縣東港鎮大鵬路與沿海公路(台17線)口,位於大鵬灣風景管理處前方對面,於98/3/21拍攝。

照片(下)座落地點與上面照片相同,於98/10/26拍攝並通報,該處除了被傾倒建築廢棄物之外,似乎又增加了不少大型垃圾,因該處座落交通頻繁的大馬路旁,並非垃圾場,相關單位何以放任傾倒而置之不理,真令人匪夷所思,因為除了有礙觀瞻外,也是疾病滋生源,期望權責機關能夠迅速處置,以維護環境衛生整潔,並加強取締違法傾倒。








981026悠遊國境之南

拍攝日期:98年10月26日
拍攝地點:屏鵝公路&墾丁

今天依然是風和日麗的好天氣,好天氣配上好心情,開著車奔向國境之南。車子行經枋山過後,海岸線豁然出現在眼前,週一車子不多,將車速放慢,盡情欣賞難得的山海風光。
靠海岸邊較寬廣處,早期只有零星的行動咖啡車,搭著簡陋的遮陽棚,擺上一些露營用桌椅,賣起咖啡,提供旅人歇腳休息,但曾幾何時,驀然發現,其規模已迅速擴張,整(圈)地、圍籬,搭起固定的頂蓋,擺起桌椅,其規模已直逼一般餐飲店;站在發展觀光的角度上看,行動咖啡車儼然成為當地特色之一,然而在公共財產上整(圈)地、圍籬的營業行為,是否合乎法令規定?有關權責機關是否應有處置作為,如放任不管,一旦積非成是,恐怕又是考驗政府機關的一大難題。

(這樣的建築合乎法令規定嗎?)









假日過後,垃圾滿佈的情況觸目皆是,我們的民眾何時才能養成不隨地亂丟垃圾,並將垃圾帶回家的習慣,仍舊是一條漫長的路啊!










2009年10月15日 星期四

981014東港迎王平安祭典

拍攝日期:98年10月14日
拍攝地點:屏東縣東港鎮
東隆宮為東港的信仰中心,主祀溫府千歲,相傳溫府千歲姓溫名鴻,字德修,生於隋煬帝大業5年(西元609年),山東省濟南府歷城縣白馬巷人,適逢唐代貞觀年間,太宗李世民微服出遊,溫鴻捨身救駕有功遇險的皇帝,獲親賜進士出身,一起救駕的36人也一併賜封進士並義結金蘭,隨後36進士奉旨巡行天下不幸出海觸礁沉船同時罹難,太宗痛失功臣,信其成神之說,追封「代天巡狩」,是航海保護神,並建巨舶,王船上御書「遊府吃府,遊縣吃縣」。

每三年一科的東港迎王到來時,東港所有人都要放下所有的工作,共同參與迎王祭典,東港人如此的團結合作而虔誠的力量,據說是因1684年清政府在東港設置下淡水巡檢司署以後,最早的十任巡檢除第四任沈朔昇告老還鄉、第十任馮吉因病去職外,其餘八任巡檢均死於任內,有俸祿的官員尚且因水土不服而亡,更何況是平民百姓。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下只能寄託於神明,期望神明能保佑全家性命,能藉由王爺庇佑,將不好的瘟神押解上王船,隨著代天巡狩的王爺和王船一起離開,賜福百姓。千歲爺由海邊來,自然要由海邊將衪送走,因而以建造華麗的王船做為千歲爺離開的交通工具。

東隆宮燒王船聞名全台,祭典中的王船,因為肩負著祈福、消災、解厄的任務,所以王船的建造過程,都是遵照古法。造王船是大工程,光是建造王船的木材,就要花上百餘萬元,王船的造船師傅,更是義務參與,在兩年前就開始進行,每次的王船,都是要凝聚全區民眾的心力,無怨無悔的奉獻,可稱得上是東港地區的『全民運動』,也因此為東港贏得「王船故鄉」的美譽。

東隆宮的迎王平安祭典,由於傳承著東港地區的開發歷史,加上祭典的時間長、規模大、壯觀的王船、以及參加的廟宇鎮眾多外,最主要的原因是祭典科儀一直保持著清領時期祀典禮儀,並嚴格遵守老一輩所傳下來的規矩,帶著神秘莊嚴的氣氛,因而有『北西港,南東港』的美譽,也就是說全台迎王祭典,北以台南縣西港慶安宮最為有名,南則以東港東隆宮為最。

東港迎王整個祭典由13項程序步驟聚集而成,前後重要儀式有請王、繞境、法會、送王,往往要費時一週。在祭典期間,各廟宇、鸞堂都會自組陣頭,陣頭中各家神將的造型,都是其他地區廟會所罕見。尤其是神將們的「臉譜」,各代表著他們的元神、職司、法力,講究的謹慎態度,更是圈外人無法想像。

請水法會在鎮海公園舉行,不論是本地的廟宇、鸞堂,或是外地的助陣神轎,都會在午時以前到場。以便迎接來自原鄉的「代天巡狩王駕」。從請水法會一直到送王期間,每天晚上都會有入廟的儀式,東隆宮前面的大廟埕,就成為各陣頭「拼陣」的好地方。

王船造好後,擺在東隆宮前廣場供信徒膜拜,並放置行程中所需要的所有物品,舉凡食、衣、住、行、育、樂皆有,且要遵守船艙簿的記載來添載,不可任意增減。平安祭典的第八天凌晨各級總管恭請千歲上轎,從東隆宮緩緩移向鎮海里海邊,王船到達定位後,一袋袋的金紙及各式添載將王船堆成矗立的雄姿王船兩側掛36盞省份燈,恭請王駕上王船,時辰一到,在幾萬人圍觀下,王船在沈香粉及金紙的助燃下燃金送王,轉成熊熊烈火,把王船燒得像一座活火山,場面壯觀。在王船開始燒的同時,東隆宮祭典科的人員會廣播要求轎班將涼傘收起來,帽子、腰帶等解下,尤其不可再敲鑼打鼓、大聲喧嘩,原因是在王船上已載滿數天來遶境時所收服的邪怪,傳說在王船出發後若尚有聲響,則船上已被收服的不祥之物將會循著人跡而還,偃旗息鼓也就成為東港迎王的最後一個步驟,就此落幕。(以上文字摘自屏東縣觀光旅遊資源網)

今年適逢每三年一科的迎王平安祭典,自98年10月10日起至10月17日止,為期8天,熱鬧登場,今天是遶境農村地區的日子,躬逢其盛,記錄這場宗教嘉年華會,除各參與陣頭鑼鼓喧天之外,夾雜民眾施放鞭炮、沖天炮,拈香膜拜,並焚燒金紙,整個街道熱鬧非凡,但也煙霧迷漫,耳朵不時被鞭炮聲驚擾,眼睛被煙霧燻得睜不開,更遑論空氣品質了;另外,隨處可見除了鞭炮留下的紙屑外,參與遊行民眾更隨意亂丟的飲料罐、煙蒂、檳榔渣等垃圾,主辦或協辦單位實在應該在事前廣為宣導並做好準備,才不致出現如此亂象。

當宗教盛會碰上環保議題時,該擦出何種火花?平安祭典神明遶境屬民間信仰傳達方式之一,實在無可厚非,只是能否以更環保的方式來辦理,是值得負責環保的權責機關、民間團體好好思考的議題。



家家必備









隨處可見的垃圾